帮你快速找医生

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切除的危险性

2019年12月29日 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萎缩性胆囊炎病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急性炎症反复发作后胆囊壁产生慢性炎性增生纤维化或形成瘢痕,胆囊逐渐萎缩并失去浓缩和排泄胆汁功能;另一种则是静止性结石长期刺激所致,多数由充满型结石或巨大结石引起。由于其存在较高恶变率,萎缩性胆囊炎现已被公认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指征,但是术中发生邻近器官损伤风险较高,被视为“危险的病理,危险的解剖,危险的手术”,一旦发生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将给患者带来无尽痛苦和毁灭性灾难。在腹腔镜技术日益普及的基层医院,如遇此类复杂病例,应切实采取相应的安全处理措施,努力规避上述风险,保障患者顺利康复。
现就萎缩性胆囊炎疾病认识和腹腔镜手术切除的安全策略总结如下。 
1、、萎缩性胆囊炎的病理及其分型:正常胆囊大体呈梨形,长7~9 cm,宽 2.5—3.3 cm,容量35~45 ml。可分为底、体、壶腹、 颈4部分,胆囊管是连接胆囊与胆总管的通路。 正常胆囊壁仅2~3 mm,胆汁充盈状态下呈淡蓝色。由于长期慢性炎性纤维化、瘢痕化,绝大多数萎缩性胆囊炎失去正常解剖形态,体积明显缩小,有的不及原来的一半。囊壁厚度可达5~10 mm 以上,失去柔软感,质地变硬无弹性。囊腔内常充满大小不等的结石,排列紧密,无缝隙、无胆汁。有些胆囊萎缩后与肝外胆管、十二指肠或结肠紧密粘连,甚至形成内瘘。
2、萎缩性胆囊炎可分为2种类型:(1)小体积萎缩性胆囊炎:较常见。体积缩小, 胆囊长径4 cm以下,腔内多有结石,少数亦可无结石。胆囊床明显皱缩,胆囊动脉血管硬化,变窄或闭塞,血供减少;(2)大体积萎缩性胆囊炎:体积虽有缩小,但长径仍在4 cm以上。结石充满型常由大小接近的一堆结石占据胆囊腔,有时可达数百粒以上,囊壁多增厚,但也有少数被结石挤压变薄,呈无弹性的外壳,内壁看不到黏膜层;结石空虚型又称假性萎缩,囊腔内既无结石也无胆汁,呈干瘪状态,胆囊床无明显缩小,多伴有胆囊管结石性梗阻,或曾有胆囊细小结石向胆总管内排石过程中引起胆囊管狭窄或闭锁。
 3、萎缩性胆囊炎的影像学评估: 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胆囊形态大小、 结石大体数目与大小、胆囊壁厚度、胆囊与肝外胆管的解剖关系及变异情况,分析胆囊萎缩程度,评估手术难易和风险。但因萎缩性胆囊炎囊腔内常无胆汁,不易显影,给各种影像学检查带来一定困难。(1) 超声:主要的确诊手段。胆囊腔内较少或无胆汁,透声极差,囊壁失去正常轮廓或形态,仅前壁呈弧形或半月形强回声带,后伴较宽声影,后壁不显影。但有时彩色超声声像与临床实际并不完全相符,比如结石空虚型大体积萎缩性胆囊炎,超声测出胆囊体积很小,术中发现胆囊床及胆囊腔仍相当大。(2) 胆管MRI成像: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肝外胆管树结构形态及胆汁充盈状况,判断胆囊管汇入胆总管有无解剖异常,对胆总管末端结石的诊断价值高于彩超,将两者列为常规检查项目,相互印证,有利于降低结石漏诊率。(3) CT扫描:有助于发现x线阳性结石,尤其超声及胆管MRI成像均难以发现的堵塞于胆囊管内的细小结石,从而为结石空虚型的手术治疗提供直接证据。对怀疑胆囊恶变者,增强CT有助于鉴别诊断阻。
总之,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常有不少困难,稍有不慎即可发生邻近脏器损伤,应充分加强对胆囊周围、胆囊三角、胆囊管、胆囊壶腹及壶腹床、胆囊及胆囊床各种复杂病理改变的认识,掌握安全处理策略,高度警惕种种潜在危险,预防和规避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在手术与安全的权衡中。永远将安全放在首位。树立现代理念,不是所有的胆囊管、胆囊动脉都要施夹切断,不是所有的胆囊三角都要解剖分离,不是所有的胆囊或胆囊壶腹都要完全切除。只有在困难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手术技能,才能完成安全有效的治疗,最终实现“无开腹胆囊切除”和“胆管零损伤”目标。
本文引自 武凤华等,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8,12(5):297-300.